1954年7月,江蘇省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選舉產生江蘇省工會聯合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正式成立江蘇省工會聯合會(后改名為江蘇省總工會)。這是江蘇省自1952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后工人代表們首次大會師,也是全省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的一件大喜事。
徐州市檔案館館藏《江蘇省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紀念刊》(以下簡稱紀念刊),詳盡記錄了此次大會的議程,收錄了包括祝詞、賀電賀信、代表名單、講話、發言、報告在內的一整套會議文件,尤為珍貴的是,內附30余幅圖片,直觀生動地展示了大會召開的實況,真實還原了70年前的一場歷史盛會。
背景:工人階級新的歷史使命
1953年,在勝利完成恢復國民經濟任務的基礎上,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國家進入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同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已具雛形,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國家集中主要力量轉向發展重工業,以此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1953年5月,中國工會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第一次工會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確立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工運方針,動員和組織工人群眾參加國家經濟建設。全國上下迅速形成參加國家工業化建設的熱潮。
1952年底,蘇南、蘇北、南京、徐州四個地區合并重新組建江蘇省,江蘇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隨之成立,并在發動群眾協助政府開展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面對工人階級新的歷史使命,江蘇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決定召開全省工會會員代表大會,貫徹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動員全省職工積極投入大規模經濟建設,為把國家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而努力奮斗。
盛況:465名代表共商發展大計
1954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33周年紀念日,江蘇省第一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會期八天半,于9日勝利閉幕。中華全國總工會發來賀信,江渭清、管文蔚、劉先勝等江蘇省黨政軍領導到會致祝詞。江蘇省總工會籌備委員會主席謝克西致開幕詞。
大會代表共477人(到會465人),來自全省6個省屬市、6個專區屬市、69個縣的鐵路、機械、電業、建筑、紡織、食品、郵電、公路運輸、教育、店員、財政金融等各產業戰線以及各工會組織,代表了全省906851名工會會員(占職工總數81.8%)。
大會著重總結和檢查一年多來江蘇省的工會工作,確定當前全省工會工作的具體任務,通過了關于江蘇省工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江蘇省工會財務工作報告的決議、關于貫徹中華全國總工會“關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技術革新運動的決定”的決議、關于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的決議;同時選出江蘇省工會聯合會第一屆執行委員會和第一屆經費審查委員會,正式成立了江蘇省工會聯合會。
21位代表作大會發言,他們來自全省各地工會組織、各條生產戰線,有工會組織者推廣好的工作經驗,有勞動模范介紹提高技能水平的具體做法,有工廠負責人暢談如何開展勞動競賽,為同行和工友們傳經送寶。值得一提的是,《紀念刊》不僅收錄了這21位代表發言的全文,還收錄了9位代表的書面發言稿。在《附錄》部分收錄了全省9個單位的先進經驗總結材料,以及《新華日報》關于大會召開的2篇社論。這些材料幾近占到整本《紀念刊》的2/3篇幅,為研究當時的工運情況乃至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
亮點:“三大法寶”助力工業生產
大會共收到提案780件,涉及政治、生產、組織建設、宣傳教育、勞保福利、財務等方方面面,其中生產類占比31.9%,重點提到要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和群眾性技術革新運動,搞好工業生產。此三樣,正是源于“一五”時期工會經濟技術工作的“三大法寶”。
圍繞代表們重點關注的問題,工會工作報告給出了有力呼應。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勞動競賽,保證了“一五”計劃第一年度計劃與增產節約任務的勝利完成。1953年,全省工業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加21.33%。據20個主要國營、公私合營廠礦統計,1953年的勞動生產率比1952年提高37.78%。在競賽中,廠礦單位職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就有29887件,為國家創造了大量財富。在競賽中,也產生了大批的技術革新者和先進萌芽。如戚墅堰機車車輛修理工廠車工莊銘耕,不斷改進操作方法,改進工具,一年完成了兩年多的任務。南京水工儀器廠車工崔立身,3年來共提出60多件合理化建議,改進了“雙層拔料刀”“八刃刀”等工具,使生產效率提高6.6倍至7.5倍。同時,整頓推進工會文化教育和勞動保險集體事業。全省參加文化學習與技術學習的工人共有203976人,享受勞動保險待遇的職工156678人、家屬266787人。到1953年底,全省已建41個工人療養院、休養所,213個托兒所,6座文化宮,1962個俱樂部,24個電影教育隊。
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大會提出五大具體工作任務: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的覺悟,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大力開展以技術革新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 加強資本主義工商業中的工會工作;改善與提高工人群眾的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加強工會組織建設。
《新華日報》社論對大會的勝利召開予以高度評價,并進一步號召全省工人和全體工會工作者,要在黨的領導下,切實認真地貫徹這次大會的精神和決議,為完成本省工業建設和基本建設任務,推進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事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