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尊老金制度是一項具有適度普惠性質的老年福利制度,提升了全省老年群體的幸福感、獲得感。請簡要介紹一下我省民政部門今后在尊老金制度的落實上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我省早在2011年就全面建立了尊老金制度,明確各地對具有我省戶籍且年齡在80周歲以上老年人,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每年發放一定數額高齡補貼。對于80周歲至90周歲和90周歲至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按照不低于50元和100元標準發放,所需費用由縣級財政承擔。其中百歲老人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標準確定,所需費用由省級財政承擔。尊老金根據依申請發放的原則,由老年人本人或代理人到戶籍所在地的社區居(村)委會填寫相關登記材料,經鄉鎮(街道)審核無誤后,予以發放。
從政風熱線的訴求平臺上來看:有個別地區在尊老金的發放領取上還存在宣傳少、程序多、規定死、拿錢慢等問題。那么,民政部門如何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流程,推動尊老金制度全面覆蓋符合條件的高齡老年人的呢?
答:一是加強核查。嚴格尊老金領取的資格審核,督促各級民政部門主動加強與戶籍登記部門的銜接,實現高齡老人信息共享,提升尊老金發放的精準度。二是加強宣傳。通過社區平臺、網絡、報紙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宣傳尊老金制度,力爭覆蓋全體符合條件的領取對象,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還可以主動上門服務,登記相關信息。三是科學管理。尊老金的發放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針對發放對象的特點,充分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在確認老年人符合申領條件的前提下,方便代領人申請、領取。
2、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是有效破除養老服務發展瓶頸,激發民間資本和市場活力,促進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發展主體的硬招實招。具體舉措有哪些?
答:放管服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是有效破除養老服務發展瓶頸,激發民間資本和市場活力,促進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發展主體的硬招實招。全省各級民政部門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建立協作機制,明確具體責任,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下放外資養老機構審批權限。將原來由省級層面承擔的外資養老機構許可權限委托至設區市民政部門,從而縮短了審批鏈條,提升了審批效率,從目前的數據看,已有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以色列等10余個國家在我省興辦養老機構或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外商投資養老服務呈逐年上升趨勢。二是強化養老服務監督管理。在全省范圍建立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對承擔政府購買服務的養老機構、養老組織、企業的人員、設施、服務、管理、信譽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并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強化社會監督職能。三是加強政府服務能力。重點在支持政策、體系建設上下功夫。在全國率先統一公辦、民辦養老機構床位補貼標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進一步完善制度、規范流程,鼓勵養老機構和服務企業依法設立分支機構,實現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大力發展醫養融合,2017年底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數占機構總床位比例超過40%。夯實居家養老基礎性地位,今年在全省計劃新建100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20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滿足日益增長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
3、老年人是對醫療服務需求最大的群體。近年來,我省大力倡導發展醫養結合,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短缺的問題得到緩解。我省加強醫養結合能力建設的具體舉措有哪些?
答:我省十分重視醫療和養老資源之間的銜接互補,聯合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推動醫養結合發展。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4種發展模式。一是不具備設置醫療機構條件或醫療服務能力弱的養老機構,可與周邊醫療機構簽訂協議,建立綠色通道。二是由附近的醫療機構在養老機構設立醫務室或醫療點,選派醫護人員開展醫療服務。三是養老機構內設立醫務室或者護理站等醫療設施。四是養老機構設立護理院或老年康復醫院。通過以上4種方式,彌補了醫養之間的制度縫隙,優化了醫療養老資源的配置,滿足了老年人對長期照護、康復護理等醫養服務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