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英國謝菲爾德克魯斯堡劇院見證了歷史性時刻——28歲的中國選手趙心童以18:12戰勝威爾士名將馬克·威廉姆斯,成為首位捧起斯諾克世錦賽冠軍獎杯的亞洲選手。這場勝利不僅是中國斯諾克的里程碑,更是一段跨越兩代人的奮斗故事的完美注腳。在趙心童身披五星紅旗的榮耀背后,是丁俊暉用20年職業生涯為中國斯諾克鋪就的荊棘之路。曾經紀錄片《成為丁俊暉》里的追夢少年趙心童,完成了中國斯諾克的代際傳承與突破。
趙心童的本次世錦賽之旅強勢而傳奇,一路連克上屆世錦賽亞軍瓊斯、同胞雷佩凡、英格蘭選手韋克林,在半決賽以17:7擊敗威名赫赫的“火箭”奧沙利文,決賽面對三屆世錦賽冠軍馬克·威廉姆斯,憑借82%的長臺成功率和11桿50+的表現強勢終結比賽,終結了亞洲選手在世錦賽上“零冠”的歷史。
丁俊暉發文祝賀,趙心童留言感謝
然而,當趙心童舉起獎杯時,人們無法忽視另一個名字——丁俊暉。這位37歲的“中國斯諾克一哥”在2005年以三大賽之一的英錦賽冠軍,為中國選手撕開職業賽場的第一道裂縫。此后,他始終是中國斯諾克的象征性人物,并以“推廣大使”身份為后輩鋪路。“丁俊暉是我們心中的中國斯諾克第一人,我們接觸這個項目,也是因為丁俊暉能把我們帶動起來。”趙心童也曾表達過,丁俊暉就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引路人”。
紀錄片《成為丁俊暉》片段
在2015年播出的紀錄片《成為丁俊暉》中,趙心童正是其中逐夢斯諾克的少年之一,在趙心童凌晨奪冠創造歷史之后,丁俊暉也是第一時間發微博祝賀。不過兩人的戰術打法其實并不相同,丁俊暉以“斯諾克數學家”聞名,強調精密計算與心理壓制;趙心童則開創“直覺式進攻”,以68%的超遠臺成功率和“10秒出桿”的快攻風格顛覆傳統。可以說,在丁俊暉為后輩們開拓的這條道路上,趙心童先是找到了自己,然后創造了更大的成功。
“每個人打球都有自己的風格,我是那種屬于不會拖泥帶水、打球比較快、干凈利落的。而且我是屬于偏進攻型,我的防守技術就不如一些頂尖級球員。說到觀賞性,可能因為觀眾們覺得我打球比較豪爽,所以很好看。”趙心童曾經表達過,自己最喜歡的是“火箭”奧沙利文的打球風格。在半決賽正面擊敗自己的偶像后,趙心童得到了奧沙利文極高的認可:“趙心童打得很好,他的勝利是應得的,他打得比我好。”
趙心童的奪冠標志著中國斯諾克進入新紀元。二人這段關于傳承與突破的故事,也道出了中國體育代際傳承的真諦——拓荒者的遺憾,終將由繼承者填補;而繼承者的榮耀,永遠銘刻著前人的烙印。從丁俊暉到趙心童,中國斯諾克的故事不僅是競技層面的突破,更是一場關于文化自信與精神接力的深刻敘事。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王文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