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永生金陵·魏特琳傳》“行走的閱讀”社會實踐匯報會暨南京師范大學“追尋·和平·傳承”大思政課主題教育啟動儀式,在南京世界文學客廳隆重舉行。
《永生金陵·魏特琳傳》編者、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教授,在訪談環節深入分享了傳記的創作歷程與核心價值。他指出,魏特琳不僅是一位值得銘記的歷史人物,更已成為象征和平的精神符號,時刻提醒世人銘記歷史、守護和平。面對中、美、日三國不同的歷史敘事,唯有加強交流、彌合分歧,才能讓和平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追求。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韋希在致辭中強調,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銘記歷史、珍視和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同時,她向新生寄予殷切期望:以“追尋”為帆,在歷史長河中汲取奮進力量;以“和平”為責,在語言實踐中踐行時代使命;以“傳承”為志,在青春賽道上勇擔歷史重任。

活動現場亮點紛呈。南京師范大學校團委書記劉立為與南京創意中心董事長、南京世界文學客廳負責人匡軍共同為“南京師范大學大思政課社會實踐基地”揭牌,為校地協同開展思政教育搭建新平臺;外國語學院院長許多與牛咔視頻副總監丁凌,為紫金草和平志愿宣講團學生代表頒發證書,鼓勵青年學子用多語種講好南京和平故事。


隨后,與會嘉賓共同啟動南京師范大學“追尋·和平·傳承”大思政課主題教育活動。現場播放的《永生金陵·魏特琳傳》“行走的閱讀”社會實踐微紀錄片,生動再現了南師外院學子重走南京安全區、用腳步丈量歷史的實踐歷程,讓在場觀眾直觀感受實踐中的歷史溫度。

外國語學院2025級博士新生王揚晨曦、本科新生賀子希作為學生代表發言。她們結合閱讀原著、參與情景劇排練、重走南京安全區的親身經歷,分享了從魏特琳精神中汲取的信念與力量,并堅定表達了以專業為橋梁傳播和平之聲、以青春力量傳承歷史記憶的決心。


學生自編自演的情景劇《永生金陵》,真實還原了南京大屠殺期間,魏特琳女士堅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庇護上萬生命的感人場景,深刻詮釋了跨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令現場觀眾深受觸動,不少人熱淚盈眶。

外院學生帶來的多語種情景朗誦《綻放的永生花》,以中、英、法等多語種致敬永恒的人道精神,將整場活動的氛圍推向高潮。活動最后,全體與會者起立朗誦《和平宣言》,以鏗鏘誓言許下“以史為鑒、共創未來”的鄭重承諾。

一直以來,南京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大思政課”建設,積極推動其與校史紅色資源、南京城市文脈及時代使命深度融合。本次“行走的閱讀”社會實踐活動,創新采用“讀原著、走現場、演故事、講精神”的多維實踐模式,引導青年學子在真實歷史場景中感悟初心、在跨文化傳播中傳遞中國聲音。這既是學校深化“三全育人”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更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為推動思政教育走深走實提供了有力支撐。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孫昕